黑釉瓷器和青瓷一样,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, 宋代是我国陶瓷工艺和美学大发展的重要时期,这与宋代点茶、斗茶的流行密切相关。宋代是建窑黑釉陶瓷生产鼎盛的时期,以生产黑釉茶器(碗、盏)为主。

宋代南北方瓷窑均盛产黑釉瓷器,建窑,是宋代福建烧造黑釉茶盏的著名窑场。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, 历宋、元、明、清四代,烧瓷历史长达千年,而且对福建地区和江南广大地区都有很大影响.

当时盛行斗茶的风俗,最适宜斗茶的黑釉茶盏得到广大文人墨客的喜爱。黑釉茶盏的造形精巧大方,口大底深,胎体厚重,釉色漆黑光亮,釉面布满了由氧化铁结晶而形成的自然流淌的各种斑纹,多姿多彩,变化万千,其名称亦颇具文采,如“曜变”、“鹧鸪斑”、“兔毫”、“玳瑁”等。

文字纹也为吉州窑装饰方法之一,用海棠形曲线围成的开光中出现“寿山福海”、“长命富贵”、“福寿安康”、“金玉满堂”等吉祥用语,极富吉祥寓意,具有图案效果好、规整严谨的特点.

“喜从天降”极为罕见

建窑黑釉兔毫盏,斜直壁,小圈足。胎呈铁黑色,里满釉。外施釉不到底,腹下部釉垂流如泪痕。碗口釉呈酱色,口下渐为褐黑相间,近里心为纯黑色。釉中有丝状黑褐色兔毛般结晶,俗称“兔毫斑”。

 

宋金时期,兔毫盏在我国很多地方如江西、山东、河南、河北等地都有烧制,其中以建窑所烧“建盏”最为著名。由于宋代建窑兔毫盏名气很大,所以一些宋代文人对它多有赞美之辞,如蔡襄《茶录》云:“兔毫紫瓯新,蟹眼清泉煮”。

建窑器物以碗盏为多。其造型口大足小,形如漏斗,有敞口和合口两种,以敞口为多。底为浅玉环圈足,有旋坯纹。有的器物底足刻有”进琖 “、”供御”铭文,为朝廷贡品。

进琖

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盏是汉族名瓷。吉州窑位于江西省吉安永和镇,古时吉安又称吉州,吉州窑因此而得名;又因为是在永和镇,故又名永和窑。
吉州窑的瓷器中,给人印象最深刻的,恐非木叶盏所属。木叶盏是吉州黑釉的佼佼者,内外均施黑釉,盏内放一片桑叶,送入窑室烧制。在经过1300度高温之后,这片桑叶不仅没有灰飞烟灭,相反,其美丽的纹路、形体、脉络永恒而完整无缺地保留在了漆黑的茶盏上。

从宋元时期开始,天目木叶就远销日本、朝鲜以及东南亚国家,在国际市场中享有极高的声誉。日本东京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吉州窑木叶天目盏,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,只在有限的时间内拿出来供人参观。另外,在英国大英博物馆也收藏着一件天目木叶盏,并称其为“世之神器”。由此可见,这一举世无双的木叶盏工艺及其产品,如今已经被人们视若瑰宝。

木叶盏中两只銅镏金蚕为西汉之物

禅宗与吉州窑木叶盏

另外,禅宗文化是江西历史文化的重要基因。因此,江西境内的吉州窑也在成长壮大过程中,深受禅学的熏陶和滋养。唐末五代时期,“饭后三碗茶”已经是吉州禅寺普遍流行的“和尚家风”。茶能养生,又是得悟途径,因而茶助禅,禅助茶,禅茶一味。

“一叶飘空天似水” 木叶盏与禅机

南宋诗人陈与义有诗云:“柏树解说法,桑叶能通禅”,因此在这种背景下,桑叶盏便应运而生。桑叶置于盏中,在经历高温烧制后只留下叶脉,看似残破的纹路,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,脱去旧体,得悟真纯,这也许是吉州窑的艺匠们对于禅,对于茶的看法吧。

金风体露复何言?大道从来绝变迁。
一叶飘空天似水,临川人唤渡头船。
—宋白杨法顺禅师

这“一叶飘空天似水”,则高度契合吉州窑木叶盏盛满茶水之后倒映着天空给人的视觉感受。但是一件优品的木叶盏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烧制成功。吉州窑木叶盏经历几经衰败盛兴,烧制技艺一度成为不解之谜。又由于烧制难度大,成品率低,历来一直是人们高不可攀的奢侈品。

(编辑:Maggie, Steven 2021年6月于多伦多)